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常德市城市渣土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3:14:46  浏览:998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常德市城市渣土管理办法

湖南省常德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常德市城市渣土管理办法》的通知

常政办发[2000]35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常德市城市渣土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00年七月四日


常德市城市渣土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渣土管理,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家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是办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渣土是指城市建设、企业生产中需要和产生的建筑垃圾(包括工程土石方、弃土、余泥等)、建筑材料(含沙、卵石、灰浆等)及散体物料(含散煤、煤渣等)。

第三条 凡在本市城区范围内运输、弃置、受纳(以下统称处置)渣土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前款所称城区包括武陵区、德山开发区、鼎城区武陵镇、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的建成区。

第四条 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渣土主管部门,其所属的渣土管理办公室负责渣土管理的具体工作。

公安、工商、交通、规划、建工、环保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渣土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政建设施工(含电力、电信、供水、排水、燃气、道路、园林绿化等)处置渣土,应事先向市渣土管理部门申报备案。其他各类建设工程产生和受纳渣土,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在建设工程开工前三日内携带有关文件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渣土处置手续。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经过审核,发给渣土处置证,并与之签定卫生责任书。

第六条 经营渣土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经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资质条件审查,没有经过批准或无营业执照和道路运输许可证的,不得经营渣土运输业务。

第七条 运输渣土的车辆,必须达到市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要求,车箱挡板加高300MM,且不准超载。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用帆布覆,车轮不得带泥,沿途不得撒漏,并按照处置证规定的时间、路线行驶和指定的地点倾倒。

流体灰浆必须经过沉淀固化后才能运输。

第八条 建设工地(含旧房拆迁施工)在开工前,周边必须用实体材料围挡,实行封闭作业。工地进出口道路必须先行硬化或采取其它防止车轮带泥的有效措施并进行清扫保洁,挡墙外不得堆放渣土,不得摆放施工机具,不准当街冲洗石料和搅拌混凝土。施工中产生的泥浆水必须经过沉淀后排入下水道。施工完毕,必须及时清除剩余渣土,恢复道路原貌。

因故停工的施工场地应当及时整理并作必要的封闭。

第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的,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基建工地不围挡作业的;建筑材料等堆放在围档处的;建设工程竣工后,未按规定的时间清运渣土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对施工单位处以5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二、施工场地的泥浆水未经沉淀排入下水道的;渣土运输车辆不按指定的路线、时间行驶,不按指定地点倾倒渣土的;沿途撒落渣土,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条 凡在渣土处置过程中违反道路交通、工商行政管理和道路运输管理法律法规的,分别由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后60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二条 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人员或公安交通、工商行政、道路运输等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5年9月2日发布的《常德市城市渣土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工作办法(试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工作办法(试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1985年8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保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密切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工作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人大代表依照法律规定,参与管理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民政、民族工作等重大事项。
第三条 自治区人大代表必须认真学习、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守国家秘密,并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宣传贯彻宪法和法律。
第四条 自治区人大代表要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主动了解各族人民普遍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
第五条 在举行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前,自治区人大代表要根据大会的议程就地进行调查研究,征求人民的意见,为审议大会议题做好准备。
第六条 在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闭会后,自治区人大代表要宣传贯彻大会的决议、决定,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推行工作。
第七条 自治区人大代表要积极参加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或者委托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查和代表小组的各项活动。
第八条 自治区人大代表有权通过原选举单位或者所在地的人大常委会,了解实施宪法、法律以及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等方面的情况,并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
,检举揭发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乱纪行为。
第九条 各级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必须尊重自治区人大代表的权利,为他们行使职权提供方便,积极支持他们开展工作。
第十条 自治区人大常务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到基层工作时,要访问所到地区、单位的自治区人大代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第十一条 自治区人大常务会建立驻会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接待自治区人大代表来访制度。代表要求会见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时,办公厅要及时给予安排。
第十二条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每年至少组织自治区人大代表进行一次视察。在自治区直属机关工作的代表,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在各地工作或者居住的代表,委托自治区辖市人大常委会和盟人大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
第十三条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可邀请有关的自治区人大代表列席常务委员会会议,或者组织有关代表进行专题座谈,征询意见。
第十四条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在起草地方性法规或组织专题调查活动时,可邀请熟悉有关专业的自治区人大代表参加。
第十五条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对于自治区人大代表的来信和提出的建议、批评、意见,要及时转办,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处理,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答复。对信访中的重大问题,要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处理。
第十六条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要及时给自治区人大代表发送《会刊》等有关资料。
第十七条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托自治区辖市人大常委会和盟人大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在该地区的自治区人大代表开展活动。在各地的自治区人大代表可以单独编成人民代表小组,也可以与市、旗县(市)、自治旗、市辖区的人大代表统一编组。
第十八条 自治区人大代表在调离工作岗位或者本行政区域时,要报告原选举单位,转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备案。
第十九条 自治区人大代表进行视察活动所需经费,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编制预算,统一解决。
第二十条 本工作办法自通过之日起试行。



1985年8月31日

齐齐哈尔市居民身份证管理规定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齐齐哈尔市居民身份证管理规定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对居民身份证的监督管理,保障公民领取居民身份证后依法从事各项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年满十六周岁以上、有常住户口的公民,均须按本规定办理居民身份证。
第三条 凡年满十六周岁以上的下列公民均须到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一)从外地迁入本市行政区的;
(二)华侨、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回本市行政区域内定居的;
(三)现役军人复员、转业到本市行政区域内居住的;
(四)被判处管制的人,以及被判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人;
(五)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和被劳动教养的人,在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回本市行政区域内居住的。
第四条 公民在领取、换发、补发身份证时,应到公安机关指定的照像馆照一寸免冠照片。因年老多病丧失活动能力、患精神病、智残严重的,由其家属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公安派出所批准后,可暂缓领取居民身份证。
第五条 公民领取居民身份证后,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居民身份证必须随身携带,妥善保管,正确使用,随时接受公安机关的查验;
(二)居民身份证严重损坏、不能辨认时,应申请换领新证;
(三)在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满前三个月申请换发新期限居民身份证;
(四)居民身份证丢失的,应及时向常住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报告,同时要在地方日报声明查找。三个月查不到,应申请补领新证;
(五)初次申领居民身份证时,免交工本费;换领、补领新证时,收取工本费。
第六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有常住户口并持有居民身份证的公民,遇工作调动、搬迁、结婚、随迁的,应按下列规定办理迁移、变动手续:
(一)公民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迁移的,暂不换发新的居民身份证;从外地迁入、持有居民身份证的公民,在领取新证时缴回原居民身份证;
(二)公民迁往外地,办理户口迁出手续时,公安派出所要在登记薄上记载迁往地点、时间和居民身份证号码;
(三)迁往外地的公民自带居民身份证,交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并换领新证;
(四)公安派出所在办理本市内户口迁移手续的同时,应将《常住人口登记表》一并随迁移证密封转交迁入地公安派出所;迁往外地的公民,《常住人口登记表》由原派出所另行留存备查;
(五)凡登记有常住户口、年满十六周岁以上未申领居民身份证的公民,应在迁移证备注栏内加盖未领居民身份证印章。
第七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有常住户口、并持有居民身份证的公民因应征入伍、出国或前往港、澳、台地区定居以及死亡的,公安派出所在办理注销户口手续时,应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收回本人居民身份证,在《常住人口登记表》记事栏内注明入伍、出国、出境、死亡的时间、地点和原因,并将《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身份证统一分类保管;
(二)应征入伍、出国、出境人员反回本市行政区域内定居、其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未满的,将原证发还本人继续使用;
(三)不回原常住户口所在地居住,而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异地申报落户的,须到原居住地公安派出所领取原发居民身份证;原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将《常住人口登记表》密封转到申报地公安派出所。
(四)公民死亡后,《常住人口登记表》要长期保存。
第八条 公民领取居民身份证后,因犯罪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其居民身份证由人民法院和批准劳动教养机关收缴,并移交执行刑罚或教养机关保存。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后将其居民身份证发还本人。
第九条 公民在办理下列事务时,应出示居民身份证:
(一)选民登记;
(二)办理户口登记和迁移手续;
(三)兵役登记;
(四)婚姻登记;
(五)报考大专院校或各种职业、专业学校,办理入学登记;
(六)办理招工、招干、就业、聘用和离、退休手续;
(七)参加社会保险、领取社会救济;
(八)办理公证事务;
(九)办理前往边境管理区通行证件;
(十)办理出境手续;
(十一)参加诉讼事务;
(十二)办理机动和非机动车、船驾驶、行驶证件;
(十三)办理各类营业执照;
(十四)提前支取存款,储蓄存单挂失,使用各种专业银行支票和汇票;
(十五)领取有价票券;
(十六)办理家庭财产和人身保险业务;
(十七)办理搭乘民航飞机手续;
(十八)投宿旅店登记;
(十九)提取汇款和领取邮件;
(二十)办理拍卖、寄卖、典当、租赁手续;
(二十一)刻制印章;
(二十二)出售生产性废旧金属;
(二十三)来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务工、经商、运输和办服务事业的劳务人员办理暂住、寄住和各种证件;
(二十四)购买、转卖猎枪;
(二十五)各部门认为需要公民出示居民身份证以证明身份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公安人员依法执行公务需查验居民身份证时,应首先出示本人的证件。除公安机关依法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可以扣留居民身份证外,其他单位呈个人不得扣留或作为抵押。
第十一条 公安派出所应严格执行《常住人口登记表》管理制度。公安、司法及各保卫部门因工作需要查阅《常住人口登记表》时,必须持本部门的证件方可查阅。
第十二条 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警告或五十元以下罚款:
(一)不按规定申领居民身份证,经公安机关通知后仍不改正的;
(二)不按规定换领、补领或交回原居民身份证的;
(三)拒绝公安人员依法查验居民身份证的;
(四)随意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五)冒用和借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第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一)承办本规定第九条事项的有关单位,不严格执行居民身份证登记制度或发现可疑情况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
(二)盗用、出售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三)故意毁坏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第十四条 罚款必须使用统一票据。罚款金额上缴市、县财政。
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市公安局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89年9月3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